在宋代,建盏简洁的器形及变幻莫测的斑纹相结合,形成了建盏独特的艺术风格,深受宋人们痴迷。简单概括可以说:建盏,简素为美。
其实建窑在晚唐五代时期是一个生产青釉器的普通窑场。到了五代宋初,改烧釉面无斑纹的黑釉茶盏。从青釉-酱釉-普通黑釉-建盏这个过程是渐进的,其显著特点是,坯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高,釉层越来越厚,使烧制工艺难度加大,生产成本提高。
宋朝重用文臣,提倡“教化”,宣扬“德治”。苏轼、苏辙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、杨万里等宋代文人均对建盏有极高的评价,他们都去用富有诗意的心境去体味和感悟生活。这种大环境下,茶、建盏、斗茶等等不知不觉的流行起来。
最为著名的建盏代言人,非宋徽宗赵佶了,这位皇帝如果不是被动地做了君主,也许能流芳百世。当然,宋徽宗不仅仅是著有《大观茶论》,说到斗茶所用茶盏,直指斗茶须用“盏色青黑、玉毫条达”的建盏,而且其书法作品也是“颇为壮观”!如《草书千字文》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。作于1112年(宣和壬寅年)。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,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,笔势奔放流畅,变幻莫测,一气呵成。是继张旭、怀素之后的杰作。
建盏之美,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体现了宋代的语境、当时的审美、那种文人墨客交流之时所谈的文雅话题,并从中享受前所未有的精神乐趣。